重要提示:

公告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1-64139080 / 400-775-6775
王老师 微信同QQ:2324253004
杨老师 微信同号:1530189102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39号七建大厦1418室(地铁3/4/9号线出口即到)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6-08-16 21:26:00 来源: 点击:3082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5日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为推进上海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为推进上海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把握新形势新使命

(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融合,加快构建世界竞争新格局

当前,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先兆。脑科学、量子计算、材料基因组等前沿科技领域展现重大应用前景。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交叉融合,加快群体性突破和颠覆式创新,科技与产业向“智能、泛在、互联、绿色、健康”方向融合发展。其中,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广泛渗透,成为未来变革的重要引擎。制造与服务更趋智能化和定制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范式更加多样化,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重组,价值链面临重构,多节点、多中心、多层级的全球创新网络正在形成,主要国家纷纷推出创新战略,谋求和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面对国际竞争新赛场、新规则,上海必须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二)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基本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是关键,决定着速度变化和结构优化的进程和质量,其实质内涵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面临追赶超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我国能否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看能否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依靠创新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构建竞争新优势,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国际经验表明,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而兴起的国家,都会在本国一个或多个区域产生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占据了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同样应该在世界创新版图中打造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中心,创造先发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和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上海迈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不断提升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让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源动力和民生福祉之本。上海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层级较高、科技基础设施完备、人才资源丰富,以及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在国内较早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潜力。未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关键是汇聚创新人才和发挥创新潜能,基础是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重点是发挥重大工程和项目的支撑作用。要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的创新发展,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

 

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和集聚人才大举措,以实现创新价值、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坚持前瞻引领,瞄准科技前沿,着力原创突破,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深化改革,破解瓶颈制约,完善创新治理,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开放协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服务“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更加凸显,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

——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力大幅增强。全球高端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配置高效,成为亚太地区获取全球性创新资源、赢得全球性发展机遇最便捷的城市之一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

——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前沿优势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声望的领军人才和研发机构,一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成为世界科技进展的重要标志。

——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稳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持续优化,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明显增强。科技在城市安全、健康、高效、绿色运行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开放能级显著提升,技术市场活跃,服务功能完善,成为国内外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易的重要平台、技术汇聚集成与输出的重要基地。

2020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0%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0%左右,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75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全市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达到1300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新设立企业数占比达到20%左右,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占比达56%。

(三)总体部署

——以培育良好创新生态为核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创新治理体系。以良好的创新治理、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创新功能型平台等,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推进上海建设创新创业之都。

——以原始创新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聚焦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通过原创性研究和重点突破,提升科学研究影响力,开辟新领域、新方向,增强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升上海在全球知识创造中的贡献度。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面向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提升上海产业技术创新能级。

——以惠民利民为根本,支撑城市和谐发展。注重城市高品质生活,着眼民生需求和重大社会挑战,加快科技成果集成应用,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推动上海成为宜居宜业与人文荟萃之城。

 

相关标签:资质、建筑资质、工程师职称、学历、成人学历、大专、本科、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考、技工、资格证、职称

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点我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欢迎来电咨询

021-64139080

扫一扫

扫一扫

返回顶部